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业委员会

眩晕学组第三届全国学术年会

专家简介
Ji-Soo Kim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
      Ji-Soo Kim,现担任韩国眼动学会和韩国眼科学会会长,首尔国立大学盆唐医院(SNUBH)眩晕医疗部主任,兼任医院首席战略与财务官,担任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Kim 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整个神经科临床,重点专注于研究包括血管性眩晕,良性阵发性眩晕和中枢眼动异常。Kim 教授2015-2017年度担任大韩平衡协会的主席,成功地领导组织了2016年在首尔召开的29届Barany 大会,是该会议的学术部主席。多年来他是多家国际知名学术杂志的编审部成员,包括神经眼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ophthalmology)、临床神经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神经耳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Neuro-otology)、神经眼科前沿(Frontiers in Neuro-ophthalmology)、前庭研究杂志(Journal of Vestibular Research)、神经科杂志(Journal of Neurology)、药学杂志(Medicine)。Kim 教授已经发表了超过500篇论文,其中包括289篇SCI论文,参与了数部专著中血管性眩晕,中枢眼动异常疾病章节的撰写。他曾因在“临床神经的杰出贡献”在2004年获得Barany 协会的Hallpike-Nylen奖,在2015年获得韩国科技精英奖(Ord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Republic of Korea)。
查看更多
Kathleen Elizabeth,Cullen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耳头颈外科神经科学系
      Kathleen Elizabeth Culle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耳-头颈外科/神经科学系两个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神经科学和生物工程学,包括应用计算方法学研究人和动物行为学、神经生理学。主要关注对比健康人群与前庭功能损伤患者的脑处理前庭信息的差异性及研究治疗对策。担任美国神经运动控制协会的副会长兼任项目首席,美国太空生物医学研究协会顾问委员会顾问,Gordon 研究会眼动运动系统生物学主席,担任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神经生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耳学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Otolaryngology)等杂志的审稿人,因 “前庭科学的杰出贡献" 获得Barany协会 Halpike-Nylen 奖章,获加拿大生理协会(the Canadi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CPS)Sarrazin 奖。已经发表了超过120篇文章和专著,在超过140国家和国际会议上作特讲嘉宾。
查看更多
Seung-Han Lee
韩国国立全南大学医学院
      Seung-Han Lee,韩国国立全南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医学博士,美国神经病学学会、韩国神经病学协会、韩国中风学会、韩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成员,韩国平衡协会秘书长、总编,韩国神经眼科学会-编辑、网站委员会主席,韩国头痛学会执行会员。Lee教授了也担任全南医学杂志(Chonnam Medical Journal)、前庭科学研究(Research in Vestibular Science)主编。Lee教授在血管性眩晕、小脑和脑干相关的眼动异常、发作性共济失调、BPPV、眼肌麻痹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近5年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查看更多
Jeong-Yoon Choi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
      Jeong-Yoon Choi,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盆唐医院神经内科,头晕中心/临床神经科学中心临床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神经耳科/眼科研究,担任韩国神经病学协会、韩国神经学协会培训委员会、韩国平衡协会执行委员,韩国神经眼科学会学术/编委会成员,Barany学会第29次科学委员会委员,韩国神经眼科学会秘书长、韩国神经眼科学会国际委员会主席,韩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成员。曾荣获韩国平衡学会青年研究员奖、首尔国立大学盆唐医院青年研究员奖、KNA-SK pharmacy青年研究员、临床神经病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最佳审稿人。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共同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查看更多
Hyo-Jung Kim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
      Hyo-Jung Kim,首尔国立大学盆唐医院(SNUBH)研究教授,医学博士,Barany学会注册会员,Kim 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前庭的基础与临床方面,重点专注于研究包括孤立性中枢性眩晕,各种类型的异常中枢眼动和眼震,良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诊治、和中枢和外周前庭疾病的动物模型和组织病理学方面。Kim教授还擅长前庭评价仪器的研发。以第一/通讯作者在高质量的国际期刊如神经科(Neurology)、神经病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logy)、小脑(Cerebellum)、神经科前沿(Frontiers in Neur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查看更多
杨 旭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杨旭,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导师、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眩晕学组组长、全国航天眩晕学院/全国航天眩晕联盟主任、北京神经病学疑难病会诊中心专家、《卒中与神经疾病》副总主编。在神经-耳科-心理相关复杂性头晕/平衡障碍疾病方面诊治经验丰富。承担北京大学研究生、全国进修医生的眩晕临床诊治及研究培训工作;多次参与全国眩晕专家共识的撰写;先后前往南美洲、欧洲及韩国进行国际眩晕学术交流。已启动多个临床研究数据平台,在国内率先进行位置相关眼震、结构性及功能性前庭病、中枢前庭代偿机制的研究,其中包括BPPV/轻嵴帽/UPVD、中枢孤立性眩晕、EA2、前庭性偏头痛、PPPD等研究,近2年来先后在《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Image:Clinical》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10多篇眩晕/前庭疾病研究成果;先后被评为医院“研究生优秀导师”、星级“十大专家”,主持院级及省部级课题21项,指导硕/博研究生30余人,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
查看更多
王 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王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内科主任,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擅长眩晕、耳鸣、耳聋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为前庭和听觉医学,现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培训中心耳鼻喉科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副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听力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学会听觉与前庭医学专科分会委员会委员, the China Branch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in Audiology Executive Member等。2012.04-2013.06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眼耳所眩晕中心做访问学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课题3项、市卫健委课题2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主译专著2部,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5部。获得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推广奖三等奖1项,专利4项,并获得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喉科分会全国优秀青年医师称号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学者称号。2020年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并被聘任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评审专家。
查看更多
于栋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于栋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和疑难病例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耳显微外科学和耳内科学,尤其擅长中耳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听力重建、面神经疾患及耳源性眩晕的显微外科治疗以及耳聋、耳源性眩晕、耳鸣等耳内科疾病的综合诊治。相关成果获得中华医学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从事耳聋和眩晕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中英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负责人举办7期国家级眩晕疾病诊治学习班。现任上海市听觉与前庭医学专科分委员、中国医促进会眩晕委员会委员、《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
查看更多
常丽英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心医院
      常丽英,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脑血管病学会卒中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委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康复专委会委员;《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编委。擅长头晕、眩晕、脑血管病及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主持省级科研课题6项,市级课题4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书籍5部。
查看更多
顾 勇
中国科学院
      顾 勇,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青年骨干。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2011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空间感知课题组组长。顾勇博士长期利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研究大脑中前庭信息在空间感知中的作用,及其与视觉信息发生整合的神经机制,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专业期刊上。
查看更多
朱景宁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朱景宁,现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I。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9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枢运动系统神经生物学与运动疾病的神经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基金6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见于Neuron、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Molecular Psychiatry、Current Biology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一流学术期刊。兼任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感觉和运动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生理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际小脑与共济失调研究学会(SRCA)International Delegate,SRCA会刊Cerebellum & Ataxias编委和中国生理学会会刊《生理学报》编委。
查看更多
白宏英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白宏英,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神经内科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眩晕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河南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及省科委科技进步奖各3项,省卫健委及省教委科技进步奖5项。近10年已发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 SCI论文8篇,书写专著5部,现任《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常务副主编。
查看更多
傅新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傅新星,助理研究员、西澳大学在读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听力学中心组长,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临床部主任助理,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主任助理,从事听力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近15年,擅长于听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性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研究。课题文章:曾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学基金和北京市金桥种子基金项目,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累计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多次参与防聋治聋的科普宣教工作。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学分会委员,耳内科学分会听力检测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听觉平衡障碍与康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诱发反应测听协作组委员,中西医结合耳鼻喉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会(ISPRM)会员。
查看更多
陈钢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陈钢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目前主持、参与科研项目7项,发表SCI及国家级论文16篇,参编国家“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3部,学术专著8部,中国实用发明专利3项。《Current Medical Science》《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5本杂志特邀审稿人,《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委。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副秘书长、全国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耳内科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眩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耳科学分会全国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医师分会委员,副总干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听觉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促会耳内科分会青年常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西省科协科学传播专家。
查看更多
崔 斌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崔 斌 航天中心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运动与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专业亚学科带头人专业研究方向为神经影像和心血管影像诊断、磁共振影像技术等。担任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肿瘤影像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技术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技术学会医学影像物理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影像分会委员等职务。参与、负责985课题、首发专项、北医教学教改课题等。
查看更多
崔世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崔世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神经病学、神经眼科学临床、科研培训。主要从事视神经、眼球运动障碍等神经眼科疾病、前庭相关疾病、脑血管病及神经重症专业领域工作。多次参加神经眼科、前庭神经病学专业的培训教材撰写、编译及讲座培训。2013年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神经耳科研究中心访问,接受头晕、眩晕及平衡障碍领域的专业培训。主要专业方向:神经眼科及前庭神经病。 社会任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
查看更多
高 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高伟,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2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博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癫痫源的偶极子定位和脑电-多导睡眠监测。曾承担了北京市首都发展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的研究。现为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脑心同治委员会委员、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大学神经病学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社区行-城市社区全科医生培训讲师;擅长:癫痫、睡眠障碍、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焦虑等疾病的诊治。
查看更多
顾 平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顾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眩晕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德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卒中学会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委员、全国眩晕医学专科联盟河北省神经内科系统眩晕诊疗中心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睡眠协作组副组长、河北省医学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分会候任主委、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副主委、河北省政府特贴专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河北医药》、《临床荟萃》、《四川精神卫生》编委,《中华医学杂志》、《河北医科大学学报》、《临床荟萃》、《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河北省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河北省科技攻关课题项目各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专著8部。
查看更多
韩 鹏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韩 鹏,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工前庭研发及VEMPS相关研究;主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直属高校科研经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发表SCI论文1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8.3分(第1),累计26分(第1及通讯)学术任职: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分会听觉平衡障碍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陕西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分会委员。
查看更多
何 清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何清,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徐州市脑血病病研究所所长、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立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省老年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专委会常委、省卒中学会基层医疗与慢病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常委、苏北地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指导医院负责人。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眩晕。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国自然课题研究5项,省重大科研项目1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中华及SCI等论文30多篇。第一完成人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获得20余项国家医学专利。发明的立体定位尺、医用皮肤划线尺、限位器在全国数千家医院推广应用。出版专著4部,担任多家杂志编委。
查看更多
冀 飞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冀飞,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临床听力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老年听力检测和康复、听觉电生理技术、听觉植入、医用声学计量。现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委员会听力学组副组长、国家食药总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有源植入器械专业组委员、全国电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3)委员、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13)委员、国家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工作组WG10、WG15成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4篇(第一作者70篇,通讯作者14篇),其中SCI收录 14篇。副主编专著2部,主译专著1部。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起草国家标准12项,第一起草人2项。
查看更多
解龙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解龙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及教研室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及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及眩晕。工作近30年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论著2部。主持课题有广东省自然基金及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等多项。学会任职: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内科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抗衰老及脑变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查看更多
金占国
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金占国,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眩晕诊疗研究中心主任,航空生理鉴定训练研究室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副组长,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秘书长、鉴定学组委员。擅长眩晕、耳聋、耳鸣等常见及疑难疾病的内外科综合治疗及飞行人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职业航空病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等专利3项。主持全军重大、重点课题及国家军用标准项目10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6部,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6篇。
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 副组长
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 秘书长
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鉴定学组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人工听觉委员会 委员
查看更多
鞠 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鞠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一病区,任病房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神经病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工作于长期从事脑血管临床与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尤其关注后循环缺血、青年卒中和少见原因复杂脑血管病的诊疗。2002年起开展神经内科眼震电图检查及头晕/眩晕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头晕/眩晕、头痛及相关情绪情感障碍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其他一些专业学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和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等社会任职。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市级等科研课题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及审稿人,参与翻译和编写书籍多部。
查看更多
李红金
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东阿医院
      李红金,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东阿医院眩晕科/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山东省头痛与眩晕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委员、山东省神经病学委员会、聊城市眩晕专委会委员,美国Alabama州大学UAB医院访问学者。参与国家课题研究“金桥工程”及“国家卒中登记研究 Ⅲ”。从事眩晕疾病诊治10余年,2016年成立眩晕科,建立头痛眩晕门诊。积极开展多项头痛头晕疾病的影像、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项目,细化病史采集、鉴别诊断、治疗康复的方法,对眩晕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查看更多
李康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李康之,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二科,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主要致力于头晕/眩晕的临床诊疗工作,熟练掌握前庭评价技术的操作及质控,在外周及中枢前庭疾病的中枢代偿、PPPD的脑功能评价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课题研究结果在第30届国际Barany大会做大会发言。目前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前庭康复》、《眼震电图/眼震视图》及《眩晕与失衡》(牛津大学出版社)等英文专著翻译工作,在《NeuroImage: Clinical》、《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Journal of Neurology》、《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等杂志发表多篇中英文论著。
查看更多
李明欣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李明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头痛与头晕亚专业组学术带头人。1981年入山东医科大学(今山东大学)医学系,硕士研究生师从李大年教授从事头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后就读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神经科学系,从事骨骼肌单纤维横桥离体运动分析,获医学博士学位。国际头痛协会会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常委、中国疼痛学会头面痛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疼痛学会山东省分会头面痛学组副组长、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头痛与头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参与《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等的制定。
查看更多
李新毅
山西白求恩医院
      李新毅,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双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East Carolina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名医”,山西医学科学院。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神经药理学报》、《山西医科大学学报》、《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眩晕、老年性痴呆、缺血性脑血管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1项、山西省科技攻关课题多项,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 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1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查看更多
李哲元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李哲元,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德国慕尼黑大学神经内科前庭医学系在读博士,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熟练掌握眼震视图、vHIT、VEMP的操作,熟练掌握常见前庭疾病的前庭评价及临床诊治,在中枢及外周前庭疾病的中枢代偿、前庭性偏头痛的脑功能评价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参与Bárá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及《眼震视图和眼震电图》(美国)及《眩晕与失衡》(牛津大学出版社)等中文版翻译及校稿工作。目前参与省部级、院级课题3项
查看更多
梁燕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梁燕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脑血管疾病、眩晕和妊娠相关性脑病。曾先后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Barnes Jewish医院进修学习。积极推动广东省的眩晕诊治技术和研究的发展,近年在广东省连续举办多届国家级/省市级眩晕诊治学习班。多次承办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眩晕分会场、眩晕学组年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参与多个全国眩晕相关专家共识的撰写。曾获“广州市优秀教师” 、“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 称号。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委。
查看更多
林 颖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林 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工作经历:日本东京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现为西京医院 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测中心、“眩晕耳聋” 门诊及内耳病组负责人。临床专长:临床听力学、耳内科、微创耳外科2014年3月西北地区率先设“眩晕耳聋” 门诊。科研方向:耳聋眩晕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等多项基金逾百万元。学术任职:现任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学术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听力筛查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学分会听力检测组(副组长)、眩晕医学分会(委员) 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曾任 :卫生部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耳聋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编委、日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会员。学术业绩: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专业书籍副主译1部参译6部、教材参编2部,获专利3项。奖励荣誉:获个人三等功嘉奖1次,2017年度教学先进个人。
查看更多
凌 霞
韩国首尔大学Bundang Hospital
      凌霞,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韩国首尔大学Bundang Hospital 神经内科前庭医学系在读博士,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青年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常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位置性眼震与中枢异常眼动机制,熟练掌握眼震视图、vHIT、VEMP的操作,在耳石症的精准诊治、中枢性头晕/眩晕的鉴别诊断等方面诊治较有经验;《眩晕与失衡》(牛津大学出版社)副主译,先后参与《眼震视图和眼震电图》(美国)中文版翻译、校稿及整理工作;参与省部级、院级课题申请6项,在BPPV、血管源性中枢性眩晕、EA2及脑血管病复发及预后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先后在国内外大会多次发言,在《JOURNAL OF NEU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及《ACTA OTO-LARYNGOLOGICA》等国际期刊发表多项眩晕临床研究成果,已发表文章15篇,其中SCI论文10篇。
查看更多
刘 玲
湖北省中医院
      刘 玲,湖北省中医院脑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后于湖北中医药大学获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脑病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在眩晕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曾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家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9部,参编教材2部,参编指南2部。曾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次,武汉市人民政府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次。
查看更多
刘春岭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刘春岭,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于先后进修于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内科主任兼副院长(南阳路院区),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省神经病学医师协会睡眠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药协会脑病分会眩晕学组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分会委员,省神经病学医学会青年委员,省卒中委员会委员,省卫生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郑州大学“三育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卫生厅及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查看更多
刘红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刘红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国医大师沈宝藩教授弟子。学会任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脑病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委员。业务专长: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头晕)、头痛、神经痛、失眠、焦虑抑郁性神经症等,尤其对眩晕、头痛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及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治有一定经验。
查看更多
刘树伟
山东大学数字人研究院
      刘树伟,山东大学数字人研究院院长、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亚洲临床解剖学会副主席、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和断层影像解剖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潜心断层影像解剖学、数字脑图谱和神经发育研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编《人体断层解剖学》和《功能神经影像学》等著作40部,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创建了断层解剖学课程和数字解剖学教学体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查看更多
罗德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罗德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暨大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兼任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神经系统罕见病疑难病专科联盟省级会诊专家、黑龙江省神经内科专科联盟专家组成员、大庆市医学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庆市医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庆市医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率领神经内科与耳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开设了头晕及眩晕门诊,针对眩晕病人诊治除了开展规范的床边检查外,在神经内科还独立地开展了前庭功能检查(如:温度试验、视眼动系统功能检查、vHIT检查、VEMP检查、动态视力检查、BAEP等),并部分开展了前庭康复工作。
查看更多
马少玲
榆林市星元医院
      马少玲,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委会常委,陕西省保健学会眩晕专委会常委,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电诊断专委会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西部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卒中学会理事,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癫痫协会理事,西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委员,榆林市眩晕学会主委。榆林市、榆阳区三八红旗手。
查看更多
牛俊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牛俊英,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原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曾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炮兵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结合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病学专家会诊中心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世界卒中组织(WSO)组织成员等。专业特长: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头晕、头痛、帕金森病等方面的临床与研究。从事神经内科专业4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成就:任期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脑血管病指南》《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流程》《神经科少见病例》等著作编著。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四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八项。
查看更多
祁晓媛
沧州市中心医院
      祁晓媛,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在读医学博士,2007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硕士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在读至今,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疑难病组进修半年,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航天中心医院进修1年,博士期间主攻前庭眩晕疾病,尤其在中枢及外周前庭疾病及其前庭康复方面。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头晕/眩晕、头痛、失眠、脑血管病等;同时对神经变性病和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也有一些体会。社会任职: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委会青年委员,河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沧州市老年学会委员,沧州市老年学会眩晕专委会委员,沧州市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论文发表核心期刊2篇,SCI 1篇,一项沧州市科技立项项目-项目主研人,参与省级、北京市多项科研项目。
查看更多
荣良群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荣良群,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院长,徐州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州市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社会任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成员,徐州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康复医学会副理事长。擅长脑血管病、眩晕的诊治和临床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和疑难重症等方面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省市级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中华及SCI系列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编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新技术引进奖7项,市级科技奖项10余项。
查看更多
桑文文
聊城市人民医院
      桑文文,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及眩晕,在眩晕诊治方面,擅长常见眩晕疾病诊治,如耳石症诊断及复位治疗,熟练掌握眼震视图、vHIT、VEMP的操作,在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所研究。参与《眼震视图和眼震电图》(美国)及《眩晕与失衡》(牛津大学出版社)等中文版翻译及校稿工作,参与翻译外文著作1部,发表论著3篇,综述1篇,个案报道1篇,包括《眩晕患者床边检查》,《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眼动及前庭功能评价》等。
查看更多
申 博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申博,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青年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前庭性偏头痛,能够熟练掌握耳石症诊断和手法复位,熟练掌握眼震视图、vHIT、VEMP的操作,在前庭外周生理方面理解深入,对临床常见外周性/中枢性眩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较有经验。参与《眼震视图和眼震电图》(美国)及《眩晕与失衡》(牛津大学出版社)等中文版翻译及校稿工作。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篇,待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
查看更多
司丽红
山西白求恩医院
      司丽红,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山西医学科学院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青年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的中枢代偿评估。熟练掌握眼震视图、vHIT、VEMP的操作,熟练掌握常见前庭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前庭评价,在中枢及外周前庭疾病的中枢代偿、PPPD的脑功能评价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参与《眼震视图和眼震电图》(美国)及《眩晕与失衡》(牛津大学出版社)等中文版翻译及校稿工作。目前参与省部级、院级课题3项,在《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等杂志发表多篇论著。
查看更多
隋汝波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隋汝波,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锦州医科大学教学名师,辽宁省青年名医。现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影像协作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杂志》编委。共获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20余篇,著书5部,主编及副主编国家级教材3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
查看更多
田 亮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田 亮,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2013年于复旦大学取得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临床上一直从事眩晕疾病的诊治工作,共诊治眩晕患者一万余例,其中耳石症的诊断和复位治疗近三千余例。曾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6篇,其中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3篇。目前担任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委会青年常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耳石症的诊疗、前庭功能检查、前庭康复训练等,对于眩晕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均有一定造诣。
查看更多
王海涛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王海涛,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常委、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头疼专业委员会常委、吉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吉林省听力康复专委会委员、吉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委会委员。
查看更多
王 慧
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
      王 慧,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1978年12月生,201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首批破格晋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现任国际耳内科协会中国分会工作秘书;中国医促会耳内科分会青委会秘书长;中国老年医学耳科学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长期致力于耳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掌握娴熟的耳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擅长外周性眩晕及主观性耳鸣等耳内科疾病的诊治,包括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三部。
查看更多
王利一
北京医院眩晕诊疗中心
      王利一,北京医院眩晕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在国内较早开展眩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参与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眩晕诊疗中心。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梅尼埃病等外周性眩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制定中国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梅尼埃病诊疗指南。长期从事眩晕诊疗的推广工作,为中国眩晕事业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担任:国际耳内科医师学会终身会员,中国分会副主席,国际BARANY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耳科眩晕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眩晕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分会常委,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查看更多
王培福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王培福,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神经介入诊断治疗技术。组织申报省部级课题五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近30余篇,副主编著作3部,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会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辑、北京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王主任带领科室“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亚专业组,成为国家卒中中心组成单位,并获得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授牌认证,临床能力雄厚。多年来,脑血管病团队共计诊治病人6万余人次,通过血管取栓、静脉溶栓、血管内成形等技术为6000多例脑血管病人解除病痛。组织开通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无缝连接。组织开展多学科诊疗,对各类复杂脑血管病进行多学科会诊。脑血管病团队目前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4项,培养研究生及进修医生上百人。
查看更多
王文婷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王文婷,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眩晕相关疾病,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痴呆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治。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主持完成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1项,主持河北省省职医疗卫生机构老年病防治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发表SCI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2篇。
查看更多
邢娟丽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邢娟丽,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技师。长期从事前庭功能检查、BPPV复位治疗及前庭康复,现成功完成复位1万2千余例,尤其是转椅治疗难治性BPPV。中国研究型医院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常委、陕西省保健学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任主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亚洲前庭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吴阶平医学基金1项;院基金1项、新医疗新技术1项,以第二完成人参与省攻关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著1部、3项复位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查看更多
徐 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前庭功能评价及神经电生理诊疗技术,近年来一直出诊眩晕专科门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方向:眩晕及头晕的诊治。华南眩晕中心联盟秘书,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前庭与平衡康复分会秘书,广东省医学会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广东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共5项,主持中山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及5010项目各一项。
查看更多
徐梦怡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
      徐梦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中心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眩晕组青委常委、中国卒中学会眩晕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参与翻译临床著作《眼震视图/眼震电图》,目前主持江苏省卫健委课题一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对眩晕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BPPV、前庭性偏头痛、中枢性眩晕及其它各种眩晕相关疾病。
查看更多
焉双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焉双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读医学博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师,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青年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主要从事眩晕及脑血管病工作。擅长常见外周眩晕疾病的诊治如耳石症、单侧前庭外周病变、中枢性眩晕疾病如孤立性眩晕、功能性前庭疾病如PPPD的诊治及头晕/眩晕伴发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眼震视图、vHIT、VEMP的操作,先后参与《眼震视图和眼震电图》(美国)及《眩晕与失衡》(牛津大学出版社)等中文版翻译及校稿工作。发表SCI及中文4篇。
查看更多
严钢莉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
      严钢莉,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眩晕与睡眠门诊负责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专业方向:眩晕、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学术任职:中国医促会眩晕专委会委员青年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委会委员,湖北省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眩晕专委会青年常委,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保护与康复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北省病生学会心身专委会委员,武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学组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病学专委会睡眠障碍学组委员,湖北省拂晕讲堂主讲人,主持和主研国自然课题1项,湖北省、武汉市和全军课题4项,发表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IF 5.25),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专业技术人才三类津贴。
查看更多
杨本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杨本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会骨关节专委会第13、14及15届委员、北京市放射学会骨关节学组委员、北京市医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头颈学组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杂志、北京医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磁共振成像、中南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审稿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外ER、AJR、AJNR、EJR等杂志发表20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10多部。主持国家、北京市及卫生局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各1项。2011年评为北京市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骨干,2012年入选北京市 “十百千”卫生人才“百”层次,2017年入选北京经济开发区领军人才,2018年获第六届北京优秀医师奖。
查看更多
杨 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
      杨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专业特长为耳显微、耳神经侧颅底外科,擅长人工耳蜗植入,眩晕疾病、听力障碍疾病、面神经疾病、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肿瘤、颞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宣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二审专家。Barany协会会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听觉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觉力学和中耳植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编《眩晕诊断学》、《眩晕内科诊治和前庭康复》、《眩晕外科手术图谱》丛书专著;主译《听觉植入外科学-耳蜗植入与其他听觉植入》。《Acta Oto-Laryngologica》、《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八种杂志编委。成功申办并将于2022年4月21-24日在上海举办第八届梅尼埃病及内耳疾病国际研讨会。
查看更多
姚寿国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姚寿国,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听觉与平衡医学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常务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宁波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宁波市康复医学会听力言语康复专委会秘书,宁波市老年医学学会耳聋眩晕分会委员。主攻临床听力学与平衡医学,具备扎实的听力学和前庭医学基础理论,掌握全面听力学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技术,所开展的听觉功能检查和平衡功能检查类型、数量和质量控制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在本地区率先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率先开设听力眩晕专病门诊、率先探索眩晕外科治疗和前庭康复治疗。
查看更多
叶放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叶放蕾,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副主任、郑东院区耳科主任;河南省医学会眩晕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耳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专家会诊中心耳鼻喉专业首席专家。作为主持人,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著作7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担任《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郑州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中原医刊》等多家学术期刊杂志编委。熟练诊治各种耳鼻咽喉疾病,主要方向为耳显微外科和耳聋、耳鸣、眩晕的防治。擅长各类型耳显微外科手术:中耳炎的外科治疗与听力重建术、人工耳蜗植入术、面神经减压术、眩晕的外科治疗、耳部畸形矫正术、侧颅底手术等;对耳聋、耳鸣、各类型眩晕等疾病的诊疗有丰富临床经验。
查看更多
于生元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于生元,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层赴日本留学。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46名。其博士研究生邱恩超在读期间获得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奖。特聘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教授、兼任国际头痛学会理事,亚洲头痛学会候任主席、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现承担世界卫生组织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项、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项、军队重大专项课题1项、军队保健课题1项、北京市课题2项等14项课题研究。获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外论文300余篇,主编专著6部、参与编写专著10余部。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查看更多
余 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余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前庭功能室,医学博士。已发表SCI 及核心期刊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共一6篇,参与在研课题4项。Barany协会会议及国内大会多次发言。获得上海医学科技成果推广奖一项。现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查看更多
余力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余力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擅长耳显微手术、人工耳蜗植入。在耳聋、耳鸣、眩晕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发表专业论著100余篇。承担了国家985、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研究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国际耳内科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华耳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医促会耳内科分会副主委、听觉植入分会副主委、Collegium Oto-Rhino-Laryngologium Amicitiae Sacrum 会员、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委、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会员。
查看更多
禹 萌
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禹萌,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神经内科工作10余年,擅长眩晕、脑血管病及神经免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分会眩晕学组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医师分会免疫学组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听力与眩晕学组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等。参与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5项,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攻关联合共建项目1项。
查看更多
张家玉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家玉,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眩晕诊疗中心主任,中医针灸学学士,神经病学硕士,留学瑞士,从医20余年,擅长各种头晕、眩晕、耳鸣等病症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善于采用中西医相结合方式治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论著1部,主持重庆市科委课题2项,临床新技术3项,获国家专利3项。学术任职: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委员会眩晕学组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头痛及眩晕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学组秘书长。
查看更多
张兆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张兆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及住培基地主任,《卒中与神经疾病》总编。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常委、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副组长以及湖北省神经康复专委会主委、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委、武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等。以第一完成人曾获国家卫生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卫计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大学医学腾飞计划(子课题)及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合作)等重大项目;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Journal of Neurology、Experimental Neurology、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篇、统计源期刊论文120余篇。
查看更多
张 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新华医院
      张青,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眩晕协作组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编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英文版)》通讯编委,Barany协会会员,欧洲NES神经耳科平衡协会国际会员。
查看更多
张 赛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张赛,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河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眩晕/头晕相关疾病、睡眠障碍、帕金森病。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目前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2项。
查看更多
张滋圃
台湾台中市慈济医院
      张滋圃,台中慈济医院神经科,主治医师,慈济大学医学系兼任讲师,台湾神经学会自律神经暨头晕学组委员,国际眩晕与平衡学会(Bárány Society)会员,国际眩晕与平衡学会前庭复健共识小组委员,Journal of Neurologic Physical Therapy 編委。
查看更多
赵丹阳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赵丹阳,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亚专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致力于头晕/眩晕、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静脉溶栓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诊疗工作,熟练掌握前庭评价技术,对于中枢及外周性头晕/眩晕鉴别诊断有较丰富临床诊治经验。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青年常委,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会员,辽宁省抗癫痫协会会员。主持沈阳市卫计委课题一项,发表SCI论文4篇。
查看更多
赵性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赵性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涉及急性卒中的诊断、分型、规范治疗、康复计划、卒中登记系统、远程救治等方面。促成创建北京市脑血管病急救中心;协助建立中国首家卒中单元并策划卒中单元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建设项目为全国各地医院培训学员700多人次,指导并协助北京、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市建立卒中单元10余家,为脑血管病的规范诊治开创了新局面;领导并参与创建中国卒中网站、叩诊锤论坛,多次组织各级神经病学会议,其中包括协办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为全国的神经病学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提高的平台。1989年开始致力于神经内科工作,承担/参与并组织诸多科研工作,包括“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863计划”“北京市中医局一般规划项目”等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
查看更多
庄建华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庄建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眩晕专病中心负责人。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常务、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内科学专委会头痛头晕学组副组长等职。担任《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6个杂志编委。2000年起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至今累计复位9000余例,复位成功率99%,同期开展其他多种眩晕疾病研究。发表各类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4部,副主编3部,主持基金5项,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第二届十佳医生。
查看更多
钟利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钟利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专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目前主要开展眩晕和脑动脉狭窄的研究,善于应用西医诊断评价,中医治疗眩晕、缺血性脑血管病、小脑萎缩、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失眠等。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防治颅内多血管病变的及血管性眩晕的研究;中医药防治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中医药针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试验研究;梅尼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医药防治眩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还包括MSA的客观化诊断,SCA的有效方剂的筛选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3部,科普4部。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药协会脑病专委会眩晕学组副秘书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脑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脑病学组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
查看更多